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653页
释义

TA的作品
-
体位
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处的位置。分坐位、卧位和立位三种,其中以坐位与卧位常用,立位易引起晕针。...
释义拼音T -
体针
最常用的针刺疗法。指选取经穴或经外奇穴针刺的疗法。通常相对于耳针、头针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。...
释义拼音T -
体针麻醉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相对于耳针麻醉、面针麻醉等法而言,以针刺经穴和经外穴为主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。通常所称的针刺麻醉多指本法。详见针刺麻醉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T -
体重
病状名。身体倦怠沉重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年五十,体重,耳目不聪矣。”...
释义拼音T -
洟(yí夷)
证名。指鼻涕之多者。出《礼记内则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云:“涕甚曰洟。”...
释义拼音T -
涕
生理性分泌物名称。又名鼻液、鼻涕,为五液之一。出自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心为肝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。”即指鼻窍中分泌的液体物质,具有润泽和清洁鼻窍的作用。因鼻窍通于脑,故又有脑渗为涕之说。肺开窍于鼻,邪气犯肺,鼻为之不利,涕亦变矣。受寒则鼻...
释义拼音T -
涕液不收
病证名。指小儿鼻常流涕不收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风冷伤于肺经,或冷中囟户,皆因小儿涕液不收。盖肺气通于鼻,脑液下通于鼻故也。”治宜解表散寒,用菊花散。......
释义拼音T -
惕
戒惧;惊慌不宁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怵惕思虑者则伤神。”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秋刺春分,病不已,令人惕然欲有所为,起而忘之。”《素问·阴阳脉解》:“闻木音则惕然而惊,钟鼓不为动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T -
惕惕
惊恐不安心绪不宁的情状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夏刺秋分……惕惕如人将捕之。”...
释义拼音T -
替灸膏
敷贴用方药之一。《杨氏家藏方》:“替灸膏治下焦虚冷,真气衰弱,泄利腹痛,气短……附子一两,吴茱萸、马蔺花、蛇床子三味各一分,木香一钱,肉桂去粗皮二钱,右杵为细末,每用一大匙,先以生姜汁……作糊,方调药摊纸上,贴脐并脐下,须臾觉脐热为度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