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889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水瑕深翳

    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黑水(指黑睛)内横深瑕盘,青色沉沉深入,痛楚无时,盖五脏俱受风热。”治宜清泄三焦热邪,方用凉膈散合清胃散等加减。参见冰瑕翳深外障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霞翳障

    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因肝脏壅热,肝受毒风,时常发歇不定,致令乌珠生翳如葱白,淡淡如水霞之状。”治宜清肝泻热,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参见冰瑕翳深外障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哮

    病证名。痰水蓄肺所致的哮症。《医学入门·哮》:“水哮者,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。”症见咳喘哮吼,唾清稀痰沫,胸胁疼痛或见形肿呕吐等(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)。治宜祛水饮、肃肺气,可选用小青龙汤、金沸草散、导水丸等方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泄

    病证名。泻下稀水,如水下注。见《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·泻论》。即水泻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:“水泄,肠鸣如雷,一泄如注,皆是水。”详水泻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泻

    病证名。泻下稀水,如水下注。又称水泄、注泄、泄注、注下。多因脾胃虚弱,感寒停湿及热迫肠胃所致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性流下

    病因病理学名词。系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,比喻水湿邪气所致病变有向下趋势的特点。如腹泻、下肢倦怠和浮肿等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咻咳

    病证名。肺有水饮而呻吟喘咳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水咻咳者,水停肺而咻喘咳嗽也。”治用芫花末和米粉糊成颗粒,煮食。详水咳、咳嗽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穴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即扶突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液浑浊

    证名。指小便浑浊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转反戾,水液浑浊,皆属于热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三:“水液,小便也。”参见便浊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靥

    病证名。指痘疮结靥而有脓水溢出。《痘疹慈航》:“痘靥时,有外溃而脓水淋漓者,谓之水靥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S
<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