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888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水气

    病名。①指水肿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诸有水气者,微肿先见于目下也。”《金匮要略》载有水气病,包括风水、皮水、正水、石水等。②指水饮、痰饮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。服汤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。小青龙汤主之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气不调

    病证名。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水气不调,身体浮肿,气满喘粗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气喘促

    病证名。因水气逆行乘肺所致喘促之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一:“水气喘促,乃水气逆行乘肺,肺得水而浮,喘不能卧,气不宣通。当从小便去之,宜桂苓甘术汤,肾气丸。”即水喘。参见水喘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气凌心

    病证名。指水气上逆,引起心脏的病变。凌,侵犯的意思。由于脾肾阳虚,气化障碍,水液停留体内,不能正常排泄,产生痰饮,水肿等水气病。水气上逆,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,可致心阳不振,心气不宁,出现心悸、气促等症状。治宜温阳益气、宁心涤饮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气肿满

    病证名。指水肿气急喘满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六:“夫小儿水气肿满者,由将养不调,脾肾两脏俱虚故也。……肾虚不能传其水液,脾虚不能克制于水,故水气流溢于皮肤,故令肿也。”先宜理脾利水,用茯苓导水汤;继宜温肾渗湿,用金匮肾气丸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泉

    ①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足少阴之郄穴。在足内侧,内踝后下方,当太溪直下1寸,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。主治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阴挺,小便不利,目视昏花等。直刺0.3-0.5寸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疝

    病名。阴囊积水水肿之病证。出《儒门事亲》卷二,因水湿之气下注,或感受风寒湿邪而发。症见阴囊部肿胀疼痛,阴汗时出,或见阴囊部肿大光亮如水晶状,不红不热;或有搔痒感,破溃伤流黄水;或于小腹部按之而有水声。治宜行气逐水。轻症者可选用五苓散加减,重症者可选用禹功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蛇头

    病名。疔发于指头部位之一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又名水蛇头疔,以其形似而命名,即指疔头。症见手指头部有明亮色黄之水泡者。治宜以消毒针尖挑破水泡放去泡中毒水,余证处理参见指疔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突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水门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在颈部,胸锁乳突肌的前缘,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。布有颈皮神经,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,以及颈总动脉。主治咽喉肿痛,气喘,咳嗽,以及甲状腺肿等。直刺0.3-0.5寸。艾条灸5-10分钟。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水土不服

    病证名。指初到一个地区,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症状。如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<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