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94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中恶心痛

    病证名。中邪毒秽恶之气而致心痛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七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:“若心气不足,精神衰弱,邪恶之气,因得干止,连滞心络,令人气不升降,卒然心痛如刺,闷乱欲绝者,中恶心痛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痛门》治卒中恶心痛,用苦参一两,酢煮顿服。老弱者,分二三服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发背

    病名。系痈疽之生于背部中心之筋缩穴部位者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,又名对心疽。多因心火盛而热毒聚会于背之中部而致。证治参见有头疽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

    ①病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脏府病形》。又名卒中,卒暴昏仆,不省人事,或突然口眼斜,半身不遂,言语蹇涩的病证。中风病因,历代医书论述不同。北宋前大多宗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作外风论治。金元时期刘河间谓中风非外中于风,乃因将息失宜,心火暴甚,肾水虚衰,不能制之;李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闭证

    中风重危证型之一。见《金匮要略·中风统证》。证见卒然口噤目张,两手握固,痰壅气塞。闭证宜开,用苏合香丸、牛黄丸、至宝丹、活命丹之类。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不随

    病证名。小儿感受风邪而引起四肢运动障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:“夫小儿中风不随者,因风邪中于肢节,客于筋脉。若风挟寒气者,即拘急挛痛;若挟于热,则缓纵不随也。”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。治宜疏风清热,用小续命汤加减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不语穴

    经外穴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治卒中急风,闷乱欲死方……不能语者,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。”近代《经穴治疗学》列作经外穴,名中风不语穴。在后正中线,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。主治中风不语。艾炷灸3-5壮;或温灸5-10分钟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恶证

    证名。中风病出现口开、遗尿、手撒、眼合、鼻鼾等五脏气绝证者。属于脱证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风科》“中风恶证,口开者,心气闭绝也;遗尿者,肾气闭绝也;手撒者,脾气闭绝;眼合者,肝气闭绝;鼻鼾者,肺气闭绝。备此五证,尤不可治。五证中才见一证,犹当审余证以救疗。盖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绝证

    即中风恶证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。中风病情危重,以眼合为肝绝,口开为心绝,手撒为脾绝,鼻鼾为肺绝,遗尿为肾绝。绝者,谓脏气绝。均属脱证。中风五绝俱见,预后不良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《中风论》

    内科理论著作。①清·熊芴撰于1821年。一卷。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、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,反映了上自《内》《难》,下迄清代的重要学术论点。并附医案数则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Z
  • 中风七穴

    治疗中风的七个经验效穴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凡人……或饮食不节,酒色过度,忽中此风,言语蹇涩,半身不遂,于七处一齐下火,灸三壮。如风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。一、百会,二、耳前发际,三、肩井穴,四、风市穴,五、三里穴,六、绝骨穴,七、曲池穴。”另说为风池、大椎、...

    释义拼音Z
<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