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《谦斋医学讲稿》
医论著作。秦伯末撰于1964年。全书选录作者有关中医学术方面讲稿十二篇,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、五行生克的临床运用、气血湿痰治法、种种退热法、温病、肝病、水肿、腹泻、感冒论治等专题。每篇讲述均能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发祖国医学理法方药、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,深...
释义拼音Q -
前板齿
解剖结构名。即门牙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暍,……前板齿燥。”参门牙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闭
证名。小便闭塞不通。前指前阴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厥阴厥逆,挛,腰痛,虚满前闭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五:“肝经之脉环阴器,故为前闭不通。”详癃闭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Q -
前臂托板
正骨器械之一。可用于限制已整复固定的前臂发生旋转及下垂,使患肢保持于功能位置,从而利于骨折断端愈合。该器械多用木质材料制作,所需长度应从尺骨鹰嘴到手指端,宽以前臂横径为度,为便于手握,可于远端作一圆术柱形把手,并将其置于病者患臂下,挂颈部将患肢悬于胸前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承山
推拿穴位名。位于小腿前方。与承山穴相对。治急惊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前承山,在足三里下,与后承山相对。”...
释义拼音Q -
前顶
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.5寸(百会前1.5寸)。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,并有左右颞浅动、静脉吻合网。主治癫痫,头痛,眩晕,鼻渊,目痛,颜面浮肿,小儿惊痫等。沿皮刺0.5-0.8寸,艾条灸5-10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Q -
前发际
①经穴别名。出《刺疔捷法》。在太阳穴直上3寸,当发际处。主治颜面疔疮。沿皮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1-3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②发际穴。见该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谷
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荥(水)穴。在小指尺侧,第五掌指关节前方,掌指横纹端凹陷处,赤白肉际,握拳取穴。一说“在手小指外侧,第二节纹头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,及有自尺动、静脉的指背动、静脉。主治热病...
释义拼音Q -
前关
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二:①出《千金要方》注。即瞳子髎。见该条。②太阳穴别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前关二穴,在目后半寸是穴。亦名太阳之穴。”参见太阳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Q -
前后
生理学名词。前指小便,后指大便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人有所堕坠,恶血留内,腹中满胀,不得前后,先饮利药。”...
释义拼音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