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977页
释义

TA的作品
-
前后不通
病证名。五实之一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即大小便闭塞不通。参五实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后配穴法
针灸配穴法之一。前,指头面,胸腹;后,指枕项、腰背。前后穴位相配,称前后配穴法。如眼病取面部的睛明和枕部的风池;胃病取腹部的中脘、梁门,背部的胃俞、脾俞等。俞募配穴法也可归于此类。参见该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Q -
前后血
病状名。即大小便出血。出《素问·腹中论》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蹻
病名。难产证型之一。清·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临产儿头偏抵阴前也。”属异常分娩中的头先露。参见偏产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神聪
经外穴名。出《类经图翼》。在头部中线,入前发际4寸,或于百会穴前1寸取穴。主治中风,头痛,眩晕,癫痫等。沿皮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1-3壮;或艾条灸3-5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Q -
前囟
人体部位名。指婴儿出生后,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。参囟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前阴
人体部位名。又称下阴。指男、女外生殖器及尿道外口的总称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前阴者,宗筋之所聚,太阴阳明之所合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Q -
前阴漫肿
病证名。见徐大椿《女科指要》。多因孕妇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或肝经湿热下注,以致前阴漫肿、疼痛,若因脾虚者,兼见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带下清稀,治宜健脾利湿,方用四苓汤;因肝经湿热者,兼见烦躁易怒,口苦胁痛,带多色黄,治宜舒肝解郁,清热利湿,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...
释义拼音Q -
钱大用
明代医家。精于儿科。曾撰集诸家小儿效验方,集为《活幼全书》八卷,附一卷(1495年)。另撰有《钱氏小儿方考》。...
释义拼音Q -
钱萼
明代医家。嘉善(今浙江)人。名医殳珪之孙婿,曾从殳珪学习灸术,遂精于医,闻名于当地。辑有《医林会海》(亦作《医林验海》)四十卷,已佚。......
释义拼音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