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 第67页
-
报灸
灸法术语。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阴阳濡风口僻者,不过三十壮,三日一报;报如前,微者三报,重者九报。”...
释义拼音B -
报点
病状名。又称报标。皮疹出现隐约露出的疹点。如麻疹初透,于发际头面部隐约可见红疹数点,一二天后麻疹才陆续出现。...
释义拼音B -
报刺
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指治疗游走性疼痛一类病证的针刺方法。其法直刺痛处,并予留针,再按到痛处后拔前针再刺。报作复,刺而复刺,故名报刺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报刺者,刺痛无常处也。上下行者,直内无拔针,以左手随病所按之,乃出针,复刺之也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报标》
出《麻科活人书》。即报点。详该条。...
释义拼音B -
《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》
眼科著作。一卷。原题葆光道人撰。书中除总论眼科外,将眼科常见病证72种以问答方式编为七十二问,记述各病症状和治疗方药。但内容民《龙木论》中的眼科七十二证不同。1949年后出版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时,附录了本书的全文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葆光道人
明代眼科医家。一说北宋人。撰有《眼科龙木论》十卷(亦作《葆光道人秘传眼科龙木论》1575年),以提问形式将眼科证治分成72问阐述,并提出辨证施治三法及方药应用、钩割针镰之法及施术禁忌注意事项,在眼科领域有较大影响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保婴易知录》
儿科著作。二卷,补编一卷。清·吴宁澜撰。刊于1812年。上卷鞠养类,论述新生儿护理营养事项,如拭口、洗儿、断脐、灸脐等方;下卷及补编为胎疾、杂症及疮疡类,分别对婴幼儿各种病症的诊治作了简要介绍。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十余种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保婴金镜录》
儿科著作。一卷。不注撰人。成于明代,薛己注。约刊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,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,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。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。后收入《薛氏医案二十四种》中。现有明刻本及《薛氏医案》本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保婴撮要》
儿科著作。二十卷。明·薛铠撰。薛己增补。刊于1555年。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、儿科疾病诊法、小儿变蒸、五脏生病,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;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,均系薛铠原作。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、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,均为薛己所撰。书...
释义拼音B -
保宜大夫
金、元时期医官名。保宜大夫是金、元时期最高品佚的医散官。金时,保宜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(上),元时提升到从三品。金、元时期医散官均隶属于太医院。......
释义拼音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