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B

拼音B 第68页

  • 保学医

    我国古代医生的职称。保学医始设于南北朝时期南齐太常寺内。其主要职责是传授医学知识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顺大夫

    金、元时期医官名。保顺大夫是金、元时期设置的医散官,均隶属于太医院。金代保顺大夫的官阶为从五品;元代保顺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寿粹和馆

    宋代医疗机构名。唐时曾在太医署中设“患坊”,为宫廷中的当差人员治病。宋代又专设为宫人治病的医院——保寿粹和馆。此机构始置于徽宗政和四年(公元1114年)。馆内配备有若干良医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生铭

    养生专篇。相传为唐·孙思邈述。全文为:“人若劳于形,百病不能成。饮酒忌大醉,诸疾自不生。食了行百步,数将手摩肚。睡不若高枕,唾涕不远顾。寅丑日剪甲,理发需百度。饱则立小便,饥乃坐旋溺。行坐莫当风,居处无小隙。向北大小便,一生昏蒙蒙。日月固然忌,水火仍畏避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康大夫

    金、元时期医官名。保康大夫是金、元时期官阶较高的医散官。均隶属于太医院。金代保康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。(上曰保宜,中曰保康,下曰保平)。元代保康大夫的官阶为从三品,其职位仅在保宜大夫之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健推拿

    按摩的一类。即保健按摩。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健灸

    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强身保健为目的的灸法。保健灸常用穴位有足三里、关元、气海、膏肓俞等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,勿令疮暂差,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。”即用连续的化脓灸来预防疾病。《医说》:“若要安,三里莫要干”;《针灸资生经》:“若要安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健功

    养生名词。在传统导引功法基础上编制的一种防治疾病、健身益寿的锻炼方法。又称保健操。有疏通经脉、调和营卫、畅通气血、舒利关节、健筋壮骨等作用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健操

    一类肢体运动与自我推拿相结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。即保健功。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保健按摩

    按摩的一类。又称保健推拿。用作强身保健的按摩方法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养性》:“小有不好,即按摩挼捺,令百节通利,泄其邪气。”常用的有浴面、摩腹、擦腰等法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<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