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D

拼音D 第31页

  • 丁国瑞

    清代医家。字子良。金台(今江苏金坛)人。平素对痢疾一证尤有心得,尝谓治痢当于初起时辨其虚实寒热,认为治痢虽以清热为主,但不宜过用寒凉,以免伤及阳气,所著《治痢捷要新书》,颇获好评,裘吉生称其“简捷精要”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《丁甘仁医案》

    书名。八卷。丁甘仁撰。刊于1927年。卷一-六为内科杂病、时病;卷七妇科;卷八外科。分列伤寒、霍乱、调经、脑疽等多种病证,收载病案约400例。丁氏学验俱丰,故其疗病每能治得其本,又能兼采各家之长,灵活机变。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治法;治疑难重症,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甘仁

    近代医家(1865-1926)。名泽周,以字行。江苏武进孟河人。早年从圩塘马文清,后又从名医马培之及丁松溪交游,松溪为名医黄伯雄,故而医术益精。先在苏州、无锡一带行医,后以友人介绍,到上海之仁济堂施诊,医名大振。与当时名医夏应堂、谢观等共同创办上海中医专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福保

    近代医学教育家(1874-1952年)。字仲祜,号畴隐居士,又号济阳破衲。江苏无锡人。早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书院,后来又先后进东吴大学、东文学堂学习医学及日本语。他又曾从赵元益学医,潜心研究,除对中医有所研究外,对西洋医学也有所体会,后来考取两江总督之考试,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凤

    明代医家。字竹溪。江浦(今属江苏)。生卒年欠详。幼时即攻习举子业,后又改习医业,有较坚实的基础。对痘疹一科尤有心得。撰有《医方集宜》及《兰阁秘方》,都是自己平时诊疗的宝贵经验,参考古人经义奥旨,结合其先祖所遗留之著作编撰而成。另又据黄廉所辑的《痘疹全书》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德用

    宋代医家。济阳(今属山东)人。丁氏不满足于唐·杨玄操所注之《难经》不仅有失原经本意,而且深奥难憧。于是自撰《难经补注》,对某些内容还附有图。全书共分十三篇。另着有《伤寒慈济集》一书,惜均已失传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琮

    清代医家(1738-?)。字瑶宗,号石渠。自幼习儒学,后又改攻医学。其重点系攻习伤寒,认为伤寒一证变化多端,极易误诊误治。他搜集历代各家对伤寒的注解,进行对比和参订,并着成伤寒注本《张仲景伤寒论一得篇》十卷,对伤寒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,对《伤寒论》除有原文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疮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二。即疔疮,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丁伯玉

    现代医家(1905-?)。原籍江苏江都,后移居于上海。家业医,以推拿为业,颇得家传,先后到上海华东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、上海华东医院及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。其一指禅手法颇具特色,于工作中毫无保留培养接班人,传授其经验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D
  • ①病名。出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。丁通疔,因古无疔字。泛指外科化脓性感染之状若钉形者,或预后较重危者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《疡医准绳》卷二概括其病因证候为:“大抵如豆、如臼、如箔金、如茱萸、如石榴籽,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,或衣...

    释义拼音D
<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