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E > 正文

恶风

释义

①证名。外感内伤俱可见恶风之证。风寒之邪伤于肌表,腠理开阖失司,故见恶风恶寒,而恶风轻于恶寒。无汗而恶风者为伤寒,当发其汗。汗出而恶风者为中风,治当解肌。里证虽具,而恶风未罢者,宜先解其表。发汗多亡阳,与风湿皆有恶风之证。以发汗多,汗漏不止则亡阳而表不固,故见恶风。治以桂枝加附子温经固表。风湿相搏,骨节疼烦,湿胜,自汗而皮腠不密,是以恶风,治以甘草附子汤散湿实卫。《内外伤辨惑论》卷上:“其内伤与饮食不节、劳役所伤,然亦恶风。……与伤风伤寒俱不同矣。况鼻流清涕,头痛自汗,间而有之。鼻中气短,不足以息,语则气短而怯弱,妨食或食不下或不欲食,三者互有之。”

②指病邪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来徐去疾,上虚下实,为恶风也。故中恶风者,阳气受也。”

③厉气中人所致的疾患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故中恶风者,阳受之。”高士宗注:“恶风,厉风也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八:“恶风者,皆五风厉气所致也。”“其毒中人五藏则生虫,亦有五种虫,生息滋蔓,入于骨髓,五藏内伤,形貌外应。故食肝则眉睫堕落,食肺则鼻柱倒塌,食脾则语声变散,食肾则耳鸣如雷鼓之声。心不受食,食心则为不可治。是故谓之恶风。”治用殊圣散、胡麻散、天麻散等方。

释义

释义

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相关词条

  • 「释名」鱼鹰、王雎、沸波、下窟乌、雎鸠。 「主治」鹗骨可用来接骨。取骨烧存性,另以铜钱一个,煅药,醋淬七次,取末与骨灰等分,酒送服一钱,不可过多。作因身体下段,空心服;在上段,饭后服。极有效验。服药前,须用木板反伤处绑定......

    释义拼音E
  • 「释名」农雁、舒雁。 「气味」白鹅油:甘、微寒、无毒。胆:苦、寒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白鹅油:润皮肤,消痈肿,治手足皲裂。 胆:解热毒及痔疮初起,频频涂抹,自消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E
  • 鳄鱼

    「释名」土龙。 「气味」(鳄鱼甲)酸、微温,有毒。 「主治」心腹症瘕、瘰疬瘘疮、崩中带下等。...

    释义拼音E
  • 恶实

    「释名」亦名荔实、马亦名鼠粘、牛蒡、大力子、蒡翁菜、便牵牛、蝙蝠刺。 「气味」(子)辛、平、无毒。(根、茎)苦、寒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身肿欲裂。用牛蒡子二两,炒过,研细。每服二钱,温水送下。一日服三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E
  • 耳背高突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又名耳后高骨。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。用揉按法,可治惊风抽搐,烦躁不安,外感头痛等症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》:“用两手中指、无名指,揉运耳后高骨,二十四下毕,再掐三下,治风热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E
  • 人体器官名。为五官之一。听觉和位觉(平衡感觉)的器官。耳的功能靠精、髓、气、血的充养,尤其与肾关系密切。肾气充足,则听觉灵敏。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,也和心、肝、脾等脏有关。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均循行于耳。通...

    释义拼音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