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F 第73页
-
方仁渊
(1844-1926年)清末民国间医家。字耕霞,江苏江阴人。初习举子业,好诗文,攻经史,后从名医王旭高学医。后在苏州药店学徒,后移居常熟悬壶,医术精进,医德高尚。尝辑《新编汤头歌诀》,另有《倚云轩医案》、《倚云轩医论》等,另整理《王旭高医案》行世。......
释义拼音F -
方镊子
眼科手术器械名称。见《眼科菁华录》。全铁制造。古代使用竹夹治疗时,用方镊子紧固竹夹,以使其稳定。...
释义拼音F -
方略
清代医家。字南熏。江西武宁人。嘉庆道光间以医名闻遐迩。年轻时,曾治一伤寒,有力排众议,主以麻黄附子汤治挟痰伤寒,果然治愈,声名益振。精研仲景之学,喜用温补。所著有《尚友堂医案》二卷、《幼科集要》(一作《幼科辑要》)、《伤寒集要》等。集诸家之长,掺以己见,...
释义拼音F -
方开
清代医家。新安(今属安徽)人,精于导引术,尝着《摩腹运气图考》,后由他人附图列说,并更名为《延年九转法》一卷,认为导引具有化生阴阳、启发生机之动,通上下,理内外,奏疗病之功。......
释义拼音F -
方炯
明代医家。字用晦,号杏翁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善文,尝组织“壶山文会”,后从蜀人虞仲文学医而精于医术。曾治一暴死僧人,以管吹药鼻中,使吐痰数升而愈,活人甚众。且医德高尚,不追求财帛,常以财济贫。所著有《杏村肘后方》、《伤寒书》、《脉理精微》等,其门人郑德...
释义拼音F -
方剂配伍
方剂学术语。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,按照组方原则,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配伍而成。方剂配伍的原则,是按各药在方中所起的作用,分为君、臣、佐、使四部分。参见君臣佐使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F -
方剂
方剂学名。简称方。方指医方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医方者,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。”剂,古作齐,指调剂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调百药齐,和之所宜。”方剂是治法的体现,是根据配伍原则,总结临床经验,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。......
释义拼音F -
方技
名词。古代泛指有关医药方面的技术和知识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方技者,皆生生之具……故论其书,以序方技为四种。”这四种方技包括医经、经方、房中、神仙。同书又载:“凡方技三十六家,八百六十八卷”,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,二百一十六卷;经方十一家,二百一十四卷;房...
释义拼音F -
方广
明代医家。字约之,号古庵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精医学,私淑朱丹溪,对《丹溪心法》深入研究,始悟其母因天疱疮受人误治而卒。更发愤攻医。尝谓“得医道之全者,丹溪一人;发丹溪之蕴者,《心法》一书”,推崇备至。于潜心研究后颇有心得,遂着《丹溪心法附余》二十四卷,...
释义拼音F -
方骨
解剖结构名。《伤科汇纂》卷二:“男女腰间,各有一骨,大如掌,有八孔,……即方骨也”,“方骨一节,在尾蛆骨之上”。即骶骨。...
释义拼音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