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F > 正文

凤仙

释义

「释名」急性子、早珍珠、金凤花、小桃红,夹竹桃、海,染指甲草,菊婢。

「气味」(子)微苦、温、有小毒。(花)甘、滑、温、无毒。(根、叶)苦、甘、辛、有小毒。

「主治」

1、噎食不下。用凤仙花子,酒浸三夜,晒干,研为末,加酒调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八粒,温酒送下。

2、咽中骨鲠。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,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,鲠物即可变软,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。不宜着齿,免齿受损。

3、蛇咬伤。用凤仙花捣酒服。

4、打伤肿痛。用凤仙叶捣成泥,涂肿破处,药干即换,一夜血散。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,水调涂。

释义

释义

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猜你喜欢

  • 附子

    「释名」其母名曰乌头。 「气味」辛、温、有大毒。 「主治」 1、少阴伤寒(初得二、三日,脉微细,但昏昏欲睡,小便白色)。用麻黄(去节)二两、甘草(炙)二两、附子(炮,去皮)一枚,水七升。先煮麻黄去沫,再加入其余二药,煮汁成三升,分作三次服下。令病人发微汗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防葵

    「释名」房苑、梨盖、利茹。 「气味」(根)辛、寒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肿病。用记葵研为末,每服少许,温酒送下。 2、癫狂邪疾。治方同上。 3、伤寒动气(伤寒汗下后,脐左有动气)。用防葵一两,木香、黄芩、柴胡各半两。各药混合后,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,煎至八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番红花

    「释名」亦名消夫蓝、撤法即。 「气味」甘、平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心忧郁积、气闷不散,活血。亦治惊悸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防风

    「释名」亦名铜芸、茴芸、茴草、屏风、根、百枝、百蜚。 「气味」甘、温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自汗不止。用防风,去掉芦头(按: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),每服二钱,浮麦煎汤送下。又方:防风用面炒过,猪皮煎汤送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妇人水分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三卷“妇人水分篇”:“水分者,以水气上下溢于皮肤,分散四末,发为胕肿。盖肾者胃之关,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。此病与血分治有先后耳。”简名水分。指先有肢体浮肿而后病经闭者。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以致溢于肌肤,分散经血,故先出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妇人三十六疾

    三十六种妇女疾患之合称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4。即带下三十六疾。详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