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F > 正文

烦热

释义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

①表热的一种。为热所烦,其热无时而歇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一:“烦者热也,与发热若同而异也。发热者,怫怫然发于肌表,有时而已者是也;烦者,为烦而热,无时而歇者是也。二者均为表热,而烦热为热所烦,非若发热而时发时止也,故谓之烦热。”

②郁闷发热之证。《伤寒绪论》卷下:“烦热,为郁闷不安,火热不得发越之象。不经汗吐下而烦热者,为太阳表证。经曰: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。如未作膈实,当和解而已;若心下满而烦,则有吐下之殊。烦热自汗而渴属阳明;烦热脉弦,喜呕,或烦而不呕属少阳,不可不辨。汗下后六七日不大便,小腹满而烦,或胸中痛而烦热,喘逆者,为有燥屎,大承气汤急下之。”若肝火不清,时多郁怒而烦热者,用徒薪饮;若三阴亏损,血虚火盛而烦热不止者,用地黄膏、三才封髓丹(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)。

③指发热烦躁不安。《伤寒温疫条辨》卷二:“烦热者,因发热而烦躁不安也,惟温病为特甚。此盖杂气伏郁三焦,邪火亢闭,怫热潘灼,故心神无定耳。增损双解、增损三黄石膏之属消息治之。”参见发热等条。

释义

释义

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相关词条

  • 矾石

    「释名」亦名涅石、羽涅、羽泽;煅枯者名巴石,轻白者名柳絮矾。 「气味」酸、寒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痰中风。用白矾一两、牙皂角五钱,共研细。每服一钱,温开水送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蓬砂

    「释名」亦名鹏砂、盆砂。一作硼砂(李时珍)。 「气味」苦、辛、暖、无毒(李时珍认为:甘、微咸、凉、无毒)。 「主治」 1、鼻血不止。用硼砂一钱,水冲服立止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粉霜

    「释名」亦名水银霜、白雪、白灵砂。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。 「气味」辛、温、有毒。 「主治」 1、小儿急惊风。用粉霜二钱,白牵牛(炒过)、水银粉各一钱,共研细。每服二、三分。薄荷汤送下。以涎痰吐出为效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粉锡

    「释名」即铅粉,又有解锡、铅华、定粉、瓦粉、光粉、水粉、白粉、官粉、胡粉等名。旧日妇女用来擦脸。古人称铅为黑。 「气味」辛、寒、无毒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翻白草

    「释名」鸡腿根、天藕。 「气味」(根)甘、微苦、平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崩中下血。用鸡腿根一两,捣碎,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。2、吐血。用翻白草五、七根,切细,加水二杯煎成一杯,空心服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蜚虻

    「释名」虻虫 「气味」苦、微寒、有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蛇螫血出。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,烧过,研为末,开水送服。 2、因病去胎。用虻虫十个,炙过,研为末,酒送服,胎即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