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G

拼音G 第33页

  • 《古今录验方》

    方书。五十卷。唐·甄立言撰(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题甄权撰)。原书已佚,其中部分佚文见于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方新解》

    方剂著作。八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原刊本已佚,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,名《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》。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、风门、痹历节门、痿门等40类,共900余方。徐氏在各类方剂之首统论病源,并于各方之下另写简注以阐明己见。陆氏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方汇精》

    方书。五卷。清·爱虚老人辑。刊于1804年。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。分为内症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万,列述其处方及主治。现有多种清刻本、抄本及《珍本医学集成》本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方八阵》

    方剂著作。九卷(即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二-六十)。明·张介宾撰。作者选录前人有关著作中的方剂,按其效用分为8类,称为补阵、和阵、攻阵、散阵、寒阵、热阵、固阵、因阵,共1456方。在各方之后,间附方义或按语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代疾病名候疏义》

    医史文献著作。余岩编。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疾病史料的参考书。书中将我国古代五种较早的词书和字书(包括《尔雅》、《方言》、《说文》、《释名》及《广雅》)中的病名加以考证和解释,并与现代医学的病名作了一些对照。但这种简单地对号入座的方法难免有些牵强。在具体论述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代儿科疾病新编》

    儿科著作。高镜朗编。本书以现代儿科学知识,将古代八十余种儿科疾病的名称、病原、症状、诊断及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整理,以其引进西说,故论述颇多独到的见解。1969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本难经阐注》

    医经著作。四卷(后又有二卷本、一卷本,内容均同)。清·丁锦注。初刊于1738年。丁氏自称曾获见《难经》古本,其排列次序及文字均与通行本有一定出入。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、注释,注文主要参阅《内经》等书以发《难经》之蕴义,书中颇多个人独到见解,并对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《古本康平伤寒论》

    伤寒著作。简称《康平伤寒论》。汉张机所撰《伤寒论》的古传本之一。系1346年(日本贞和2年)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。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(1060年),故以“康平”为书名。本书较北宋本《伤寒论》为早,但篇次少于宋本。全书共12篇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箍药

    方剂学名词。与围药义同。是在肿疡周围,敷布一圈湿润药泥。有使疮形缩小高突,容易化脓溃破或制毒扩散的作用。一般用于肿疡初起,溃脓后余肿未消,亦能帮助消肿。通常阳证用金黄散,选用葱汁、麻油、菊叶、丝瓜叶捣汁调敷;阴证用回阳玉龙膏,以热酒调敷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箍围药

    围药之今称。古称敷贴,因其敷药时,药粉将疮肿部位围成一圈如桶箍状,故名。该法具有箍集围聚,收束疮毒之作用。详见围药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<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