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G

拼音G 第37页

  • 五音之一。脾音宫,其音沉宏雄壮,大而和缓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肱[gōng]

    ①指上臂。从肘到肩的部分。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曲肱而枕之。”③指胳膊。即从肩到腕的部分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自肩下至腕,一名肱,俗名肐膊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下派

    金、元时期医学派别。其代表人物是张从正。由于张氏在临床治疗中善用汗、吐、下三法,认为治病必先攻后补,以攻下为主,所以后人称他为攻下派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里不远寒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一种用药法则。指里实热证需用寒凉攻下药时,虽值寒冬季节,亦可用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发表不远热,攻里不远寒。”王冰注:“汗泄故用热不远热,下利故用寒不远寒,皆以其不往于中也。如是则夏可用热,冬可用寒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里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下法之一。即攻逐里实。用泻下药物通导大便,消除积滞,荡涤实热,攻逐水饮的治法。参下法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溃

    外科治法之一。又称透脓。即重用透脓溃疮药如穿山甲、皂刺之类,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,达到脓出毒泄,肿退痛止的目的。方如透脓散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坚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消法之一。用软坚散结或消瘀的药物,消散或破削坚硬积块的治法。适用于血瘀、气结,或湿痰凝聚所致的症块、肿核等。如肝脾肿大,用鳖甲煎丸之类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攻补兼施

    攻邪与扶正并用的治法。适用于邪实正虚,攻邪恐伤正,补虚惧助邪,需攻邪与扶正同时进行的病证。如热病邪结肠胃,气虚而大便秘结,用黄龙汤扶正攻下,以人参、当归、大枣、甘草补虚扶正,以大黄、芒硝、枳实、厚朴泻下攻邪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①治疗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粗工凶凶,以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复起。”②攻伐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释邪攻正,绝人长命。”③争斗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真邪相攻,气并相逆,复出于胃,故为哕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功能性子宫出血

    西医病名,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亦多用。指因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周期无规律、经期延长、月经量增多,但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。属中医崩漏范畴。临床常根据月经周期变化,按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黄体期的不同阶段,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。如黄体功能不足者...

    释义拼音G
<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