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S > 正文

缩砂密

释义

「气味」(仁)辛、温、涩、无毒。

「主治」

1、冷滑下痢。用缩砂仁研细,调入羊肝切片中,瓦上焙干,再研细,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,和饭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白开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又方:缩砂仁(炮)、附子、干姜、厚朴、陈桔皮,等分为末,和饭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米汤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

2、大便下血。用缩砂仁为末,热米汤送服二钱。以愈为度。

3、小儿脱肛。用缩砂去皮研细,擦在一片已剖开的猪腰子中,捆好煮熟,给病孩吃。另服白矾丸。气逆肿喘者,痛难治好。

4、遍身肿满,阴部亦肿。用缩砂仁、土儿狗,等分研细,和老酒饮服。

5、痰气膈胀,用砂仁捣碎,在萝卜汁中浸透,焙干研细,每服一、二钱,开水送下。

6、咳逆。用砂仁(洗净,炒过,研细)、生姜(连皮)等分,捣烂。饭后过一段时间,热酒泡服。

7、胎动(跌坠动胎,痛不可忍)。用缩砂炒热,去皮用仁,捣碎。每服二钱,热酒调下。服后,如觉腹中发热而胎有活动者,即胎已安。

8、血崩。用缩砂仁在瓦上焙干,研末。每服三钱,米汤送下。

9、热拥咽痛。用缩砂壳研细,水服一钱。

10、牙痛。口中常嚼缩砂仁,有效。

11、口疮。有缩砂壳煅后研细,擦患处。

12、鱼骨鲠喉。用缩砂、甘草,等分为末,棉花裹好含口吕,咽汁,骨随痰涎吐出。

13、误吞金属等物。用缩砂煎浓汤饮下,可将外排出。

释义

释义

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相关词条

  • 芍药

    「释名」将离、梨食、白芍、余容、延。白者名金芍药,赤者名木芍药。 「气味」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腹中虚痛。用白芍药三钱、炙甘草一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温服。夏月加黄芩五分,恶寒加肉桂一钱,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蛇床

    「释名」亦名蛇粟、蛇米、虺床、马床、墙蘼。 「气味」苦、平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阳事不起。用蛇床子、五味子、菟丝子,等分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锁阳

    「气味」甘、温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略同肉苁蓉。“润燥、养筋、治痿弱。”体虚而大便燥结者,可服锁阳以代肉苁蓉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石蒜

    「释名」亦名乌蒜、老鸦蒜、蒜头草、婆婆酸、一枝煎、水麻。 「气味」(根)辛、甘、温、有小毒。 「主治」 1、便毒诸疮。用石蒜捣烂涂搽。毒重者,把石蒜洗净,以生白洒煎服,汗出为好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山慈姑

    「释名」亦名金灯、鬼灯、朱姑、鹿蹄草、无义草。 「气味」(根)甘、微辛、有小毒。 「主治」 1、面疱斑痣。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,早上洗去。 2、牙龈肿痛。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,漱后吐出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升麻

    「释名」亦名周麻。 「气味」甘、苦、平、微寒、无毒。 「主治」 1、豌豆斑疮(状如豌豆,有白浆,由头面传及躯体,不急救有生命危险)。用蜜煎升麻,随时取食。另以水煮升麻,棉花沾药汁洗疮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