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1083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溺孔

    尿道外口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女子系廷孔,其孔,溺孔之端也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溺死

    指水淹致死者。《金匮要略·杂疗方》曾有溺死救治之载述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中恶病诸候》:“人为水所没溺,水从孔窍入,灌注府脏,其气壅闭,故死。若早拯救得出,即泄沥其水,令气血得通,便得活。”王肯堂在《金匮要略》治溺死的基础上有所补阐。他说:“溺水,捞起以尸伏牛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溺血

    证名。指尿中有血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胞移热于膀胱,则癃,溺血。”又有溲血、尿血等名。溺血通常随尿排出,多无疼痛。参见溲血、尿血等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溺浊

    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淋浊》。即小便浑浊。一名便浊。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五指背皮法

   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名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捻五指背皮法:将五指背面夹缝上皮轻轻捻之,治惊吓,又治燥湿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衣摸床

    证名。即循衣摸床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详循衣摸床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转补泻

   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。原称子午补泻。指针刺中以向左捻转或向右捻转来区分补泻。《标幽赋》:“迎夺右而泻凉,随济左而补暖。”今多以捻转的幅度、频率和次数来分别补泻。以捻转幅度较小(180°左右)、频率较慢、次数较少者为补;以捻转幅度较大(360°以上)、频率较快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转法

    针刺手法名。即捻法。参见该条①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转进针

    进针法之一。毫针进针一般以快速直刺为主,以减少疼痛。当针身柔软(如金银质毫针)或局部皮肤坚韧不能快插进针时,则用捻转进针法。捻转幅度要小,保持针身的挺直,并两手配合动作,以利于进针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捻转行气

    针刺行气法之一。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。《金针赋》:“欲气上行,将针右捻,欲气下行,将针左捻。”据针灸临床实践,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,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一定的关系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N
<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