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1087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牛鼻漏

    病名。形似牛鼻孔之肛漏证。《外科十三方》下编:“此漏与曲尺痔相似,形状如牛之鼻孔”者。证治参见曲池痔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程【足蹇】[qiān]

    病名。脚根或手掌皮肉顽硬肿痛之病证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因热手足而涉寒水见风,令气滞血凝,使皮肉失荣而致。该病多见足根或手掌部,患部皮肉逐渐变得顽硬肿起,色见微黄而时感疼痛,甚则步履艰难。其治多采取千金散腐蚀法外用。如已成脓,因皮厚难溃破者,宜作切开引流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癫

    病名。即牛痫。痫证发作时吼声如牛鸣者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五:“牛癫若牛鸣。”《辨证录·癫痫门》:“痰气太盛,一时跌仆,口作牛马之鸣者,世人所谓牛马之癫也。其实乃虚寒之症,痰入心包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疔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该疔之发,皮色不变,但见肿而头黑,形圆而小,疮口内无脓,疱起处掐之不破,针挑之有黄水出,其周边色赤,赤似茱萸房者,身间有寒热。因其疱处掐之不破尤如牛皮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,十三疔之一,名牛拘疔“其状肉疱起掐不破”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黄

    ①三十六黄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牛黄者,舌如蜡色,口作噍,不多言语,或如牛吼。若眼目头面未变,作深黄色者可治;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。”治用点烙法,内服犀角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有关各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胶蒸法

    治疗技术名。为促进疮口愈口的一种方法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多用于疮口久顽不敛者。其法取牛皮胶一块,水熬稀稠得宜,摊厚纸上,用时剪一块敷贴疮口,次用厚味浓醋煮软布二块,乘热罨胶纸上,稍温即换另一块,使热气渐渐蒸透,则疮痒脓出,再用贯众二两,煎汤热洗,去胶纸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皮鹅

    病名。喉蛾因治不当使其表面变硬而遗留反复发作之病证。见《喉科种福》(1899年)卷四:“证由蛾将成脓之时,犹连服凉散之剂,吹凉散之药,以求速效,虽红肿消,而脓根未拔,外皮顽硬,一遇时气外感,饮食积热,则旧蛾复作。”类似慢性扁桃腺炎。证治参见乳蛾、石蛾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皮癣

    病名。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瘙痒之癣病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九,因患部皮肤变厚而坚硬,甚者如牛领之皮样,故名。该病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;或因营血不足,血虚风燥,肌肤失所养而成;或因情志失调而发生。大多发于颈项处,尤以项部为多见;亦可发于肘窝处、腘窝处、上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肉积

    病证名。因多食牛肉停滞不化成积而致胃肠积滞。《医钞类编》卷九:“牛肉积,捣马鞭草汁或生姜汁饮之。”参见肉积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  • 牛痫

    六畜痫之一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·五痫》。即牛癫。详见六畜痫、牛癫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N
<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