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1319页
释义

TA的作品
-
苦寒燥湿
治疗学术语。指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。用于胃肠湿热所致腹痛腹胀,大便稀烂热臭,舌苔黄腻等症。常用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枳壳、猪苓等药。......
释义拼音K -
苦瓠灸
隔物灸之一。《普济方》:“治悬痈……须得秋葫芦(亦名苦不老生)在架上而苦者,切皮片置疮上,灸二七壮。”秋葫芦即苦葫芦,《神农本草经》名苦瓠,故《串雅外编》称“苦瓠灸”。......
释义拼音K -
苦坚
治疗学术语。指味苦之物具有燥坚的作用。见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...
释义拼音K -
苦伤气
治疗学术语。意指苦味之物能耗伤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苦伤气,咸胜苦。”张景岳注:“苦从火化,故伤肺气,火克金也。又如阳气性生,苦味性降,气为苦遏,则不能舒伸,故苦伤气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K -
苦生心
生理学名词。指苦与心五行均属火,故苦能补心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火生苦,苦生心。”...
释义拼音K -
苦胜辛
苦与辛五行相克,故苦味能抑制辛味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辛伤皮毛,苦胜辛。”王冰注:“苦,火味,故胜金辛。”...
释义拼音K -
苦温平燥
治疗学术语。润燥法之一。指用苦温药物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燥淫于内,治以苦温,佐以甘辛。”常用药物有杏仁、陈皮、苏叶、半夏、枳壳、前胡、桔梗等,方如杏苏散。......
释义拼音K -
苦温燥湿
治疗学术语。指用苦温药物祛除寒湿病邪的方法。用于中焦寒湿所致胸闷呕吐,恶心,腹胀,大便清稀,苔白腻等症。常用厚朴、苍术、半夏、白豆蔻等药。......
释义拼音K -
库房
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在胸部,当第1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4寸。布有胸前神经分支,胸肩峰动、静脉及胸侧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咳嗽,气喘,胸胁胀痛,咳吐脓血等。斜刺0.3-0.5寸,不宜深刺。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K -
胯
两大腿根之间的部位。...
释义拼音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