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新生浴儿
新生儿保健法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小儿初生,用五根汤(桃、柳、楝、梅、槐)加白芷、苦参煎汤浴之。若遇气候炎热,则用软绢蘸汤揩拭周身,可清洁皮肤,预防疾病。......
释义拼音X -
新痰
指初起之痰证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新痰,新起之痰。其症轻,其形色青白稀薄,其气味亦淡。初起头痛发热,类外感伤寒。半夏、陈皮、花粉、茯苓、甘草、苏子。”参见痰证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X -
《新修本草》
药学著作。简称《唐本草》。五十四卷。唐·苏敬等撰于659年。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。分为正文、图和图经三部分。《新修本草》正文二十卷,目录一卷,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名医别录》和《本草经集注》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、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,并重加...
释义拼音X -
《新针灸学》
针灸著作。朱琏编。共分五篇:第一篇绪论;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;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、灸术方法;第四篇孔穴各论,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;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。本书继承和总结了孔穴的传统理论、针灸疗法,而又有所创新,所以称“新针灸学”。书末附...
释义拼音X -
囟[xìn]
人体部位名。同顖。指婴儿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结合不紧密所形成的骨间隙。最易触摸到的是菱形的前囟,又称额囟、囟门、囟骨;以及三角形的后囟,又称枕囟。正常情况下,囟应在小儿半岁至两岁内闭合,过迟过早闭合均属病态。......
释义拼音X -
囟顶
人体部位名。即囟部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头脑户痛,延及囟顶发热。”...
释义拼音X -
囟风伤寒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。指婴幼儿囟门未合,感受风寒而致鼻塞。治以葱白捣碎取汁,涂于囟门;或用艾茸炒热,布包敷于囟门,气通即愈。参见鼻风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X -
下品
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对药物的一种分类法。详三品条。...
释义拼音X -
下迫
证名。急欲大便而又排便不畅的窘迫感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。”。《类经·疾病类》注云:“下迫,后重里急迫痛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X -
下气
①人体下部之气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下气不足,则乃为痿厥、心悗。”②症名。肠胃郁结,排泄气体,即矢气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气源流》:“下气,肠胃郁结病也。盖惟郁结,则肠胃之气不能健运,所纳谷食之气,从内而发,不得宣通,往往上行则多噫气,上行不快,还而下行,...
释义拼音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