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563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温胃建中

    治疗学术语。指一种温法。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。症见胃脘隐痛、喜温喜按、得食痛减、虚烦不宁、吐清水、面色无华、大便稀烂,舌淡白,脉细等,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下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下法之一。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之疾。如寒实内结,气机不通,滞阻肠胃,症见腹满而实、大便秘结,或胸胁疼痛、手足逆冷、口噤暴厥、苔白腻,脉沉弦或沉迟等。选用温性泻下药,如巴豆霜;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,如附子、细辛配大黄。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、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邪

    病因学名词。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。包括温病中的春温、风温、暑温、伏温、湿温、秋燥、冬温、温疫、温毒和温疟等病的病因。《温热论》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邪犯肺

    病因病理学术语。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。口鼻为肺之门户,又肺合皮毛,主人身之表,故温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,出现肺卫证候。症见发热、微恶寒、头痛、咳嗽、口微渴、无汗或少汗,舌红苔薄白,脉浮数。《外感温热篇》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。”治宜轻宣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邪上受

    病因病理学术语,指外感温热病感受病邪的途径是由口鼻而入。肺居上焦而开窍于鼻,温邪的发病规律多从肺开始,出现发热、头痛、恶风寒、汗出、口渴、或咳嗽,脉浮数等症状。《温热论》: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血

    治疗方法之一。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。①温补血分。如妇女崩漏、男子吐血,舌质淡,脉虚无力,唇爪不红润,用十全大补汤。②温化祛瘀。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、经来量少色暗,舌有紫瘀点,脉沉或涩,用当归、芍药、桂枝、牡丹皮、川芎、生姜等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阳

    治疗学术语,温法之一。温通阳气的治法。如回阳救逆、温中祛寒等。详各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阳利湿

    治法之一。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。如病人内停水湿,外有表寒,阳气受水寒阻遏,症见头痛、微发热、心烦口渴欲饮,或水入则吐、小便不利,或水肿泄泻,或痰饮咳喘,苔白腻,脉浮等,治以五苓散温阳化气,行湿利水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养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。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。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。...

    释义拼音W
  • 温疫发斑

    病证名。即温毒发斑、时疫发斑、时气发斑。《温疫论补注·发斑》:“温疫发斑,寒热虚实皆有之,重者二三日便见,轻者五六日方出,淡红稀小者吉,稠密紫赤者凶。必察元气虚实,脉之有力无力。欲出不出,升麻葛根汤;斑已出,不宜再发,烦渴热甚,脉洪数者,白虎汤,脉虚者,...

    释义拼音W
<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