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《温证指归》
温病著作。清·周杓元约撰于1799年。三卷。作者推崇戴麟郊《广温疫论》,认为此书“分汗吐等法为六门及诸杂症,条分缕晰,开后人无数法门”,故据戴氏原书的意旨,“略附以温疫所受之原,及诸名家所论,与夫似温症而实非温症等法,汇为一册”(见本书自序)。书中以《广...
释义拼音W -
《温症癍疹辨证》
温病著作。一卷。清·许汝辑撰。刊于1888年。本书专论温病癍疹的辨证与治疗。作者认识到在温病过程中癍、疹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各不相同,指出:“癍毒发于阳、承于阴;疹毒发于阴、承于阳。”并介绍了一些自拟的经验效方。末附治霍乱吐泻方。现存初刻本等。......
释义拼音W -
温中祛寒
治疗学术语。系温法之一。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。症见腹中冷痛、不思饮食、或食不消化、口淡不渴、呕吐清水、或呕吐下利、大便清稀,舌淡苔白,脉沉细,常用理中丸、附子理中丸。......
释义拼音W -
瘟
瘟疫。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。《素问·遗篇·刺法论》:“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。病状相似。”...
释义拼音W -
瘟毒喉痹
病名。系指咽喉红肿疼痛,肿痛连及腮项头面的病证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八:“瘟毒喉痹……俗人呼为虾蟆瘟,又名颅鹚瘟,亦名大头瘟。”本病多由感受天行瘟疫之气,湿热壅盛所致。治宜疏风清热、解毒消肿。方和普济消毒饮加减。本病类今之流行性腮腺炎。......
释义拼音W -
瘟黄
病名。指触感疫疠之气所致的黄疸。明·王纶曰:“若时气发热,变为黄病,所谓瘟黄也。”(《明医杂着》卷二)清·沈金鳌曰:“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,俗谓之瘟黄,杀人最急。”(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疸源流》)瘟黄症见高热神昏,身目呈浑黄色,小便赤如浓茶,腹胀,胁痛,甚...
释义拼音W -
瘟痧
痧证之一。见《痧胀玉衡·瘟痧》。郭志邃曰:“寒气郁伏于肌肤血肉之间,至春而发,变为瘟症,是名瘟痧;又暑热伤感凝滞于肌肤血肉之中,至秋而发,亦名瘟痧。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,不相传染,时或有之;秋瘟痧毒受病者多,老幼相传,甚至一家数人犯痧,或一方数人犯痧。其发...
释义拼音W -
瘟疫
病名。又名时行、天行时疫、疫疠、疫。指感疫疠之气造成的一时一地大流行的急性烈性传染病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称温疫。《丹溪心法·瘟疫五》:“瘟疫,众人一般病者是,又谓之天行时疫。”其发病急剧,证情险恶。若疠气疫毒伏于募原者,初起可见憎寒壮热,旋即但热不寒,头痛...
释义拼音W -
瘟疫白喉
病名。系指因疬气引起的白喉病证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三认为“疬气从口鼻入手太阴肺,肺属金,其色白,故其现于喉亦白,或白如豆渣……或在喉两旁,或在小舌尖上,或二、三日始现,或随病随现,其现也或白点,或白条,或白块,或白垢,渐渐长至满喉。”治疗时应结合全身情况。参...
释义拼音W -
《瘟疫传症汇编》
瘟疫专着。二十卷。清·熊立品编次。所谓“传症”,指传染性病症。此书系《治疫全书》、《痢疟纂要》和《痘麻绀珠》三种著作的合刊本。刊于乾隆年间。《治疫全书》(六卷)系熊氏取《温疫论》详予考订,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、疫病的论述以及其他有关瘟疫著作编成。《痢疟纂要...
释义拼音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