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捵法
推拿手法名。见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捵是拉长、扯平的意思。①用一手或两手握住患肢的手指或足趾作上下颤动,使患肢有如波浪起伏地抖动。②即拨法。见该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T -
挑刺
刺法名。用三棱针等刺入穴位皮肤,再将其浅层组织挑断的方法。又分别称挑破而出血的为“破”;挑破创口较大而放血的为“决”;挑刺较深的为“掘”。参见挑治疗法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T -
挑筋灸癖法
挑治法的一种。《古今医鉴》:“挑筋灸癖法:令患人低坐弯腰,医以右手大指、中指横掐住两胯(髋)骨尖上相平,横过中间脊骨陷处是穴。……用药制过纸擦之,使皮肉麻木,用艾灸一炷;将大布针穿丝线一条,将针放斜,横刺入皮如艾炷大,穿到线,慢慢勒破皮;然后再用针斜入横...
释义拼音T -
挑治疗法
以三棱针等针具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,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,或挤出一些液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又称针挑疗法,截根疗法。专门用以治疗痔疮者,又称挑痔疗法。此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,临床操作时,于选定部位上,以三棱针(或大号缝衣针)先把皮肤挑破0.2-0.3厘米,...
释义拼音T -
挑痔疗法
外治法之一。用于痔疾治疗。医者可先在病人背部寻找痔点,即稍突出于表皮,如针尖大小,压之不褪色之小丘疹,手术时要求在常规消毒后,用粗针将痔点表皮挑破,再挑断白色组织纤维,术后用纱布覆盖局部。此疗法有消炎、止血、镇痛之作用,可用于控制患者痔疮的发展与减轻其症...
释义拼音T -
条剂
中药学名词。系将药末粘附于纱布条上,或单用药末加浆液搓成药条,插入伤口,用以化脓引流或腐蚀瘘管。...
释义拼音T -
条口
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8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。另说“在上廉下一寸”(《太平圣惠方》);“膝下五寸许”(《针灸大全》)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,腓深神经,及胫前动、静脉。主治膝胫酸痛,两足无力,脚气,转筋,...
释义拼音T -
贴骨疽
病名。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。见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证治参见附骨疽条。...
释义拼音T -
贴熁
外治法之一。又称贴熁药、敷贴、箍围药、敷药。亦泛指外敷药。与敷贴义同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。其具体用法根据病情差异而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。其作用为截毒、束毒、拔毒、温化、行瘀、清热、定痛、排脓。如金黄散、回阴玉龙膏等。参见敷贴等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T -
铁痧
病名。痧证而见头面四肢色黑如锅煤色者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铁痧,头面手足十指如锅煤色,不治,以血凝也,或用火酒擦身法,委中刺出紫黑血两茶杯,竟有立愈者。”参见痧、痧气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