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窍穴
指孔穴,与腧穴同义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今于逐脉之下,载其经穴,与其病症,兼及浮络经筋之病,共为一编。窍穴虽同,而浅深各有部分,在用针者以意审之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Q -
窍阴
经穴名。在头部者,称头窍阴;在足部者,称足窍阴,同属足少阳胆经。见各该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切
①诊断学术语。切脉的简称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切而从之。”②治疗学术语。按压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必切而出。”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Q -
切法
①针刺辅助手法名。又名爪切。指针刺时以拇指指甲切压穴位,便于进针的方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切者,凡欲下针,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,令气血宣散,然后下针。”《针灸问对·十四法》:“凡欲下针之时,用两手大指甲与穴傍上下左右四围掐而动之,如刀切割之状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Q -
切脉
诊查脉象的方法。又称脉诊、诊脉、按脉、持脉。是中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。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,人迎、寸口、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。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,并从脉的位置、次数、性状、形势等,分为多种(前人有二十四脉、二十七脉、二十八脉、三十脉、三十二脉等)...
释义拼音Q -
切诊
四诊之一。包括脉诊和按诊。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,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。检查内容,如脉象的变化,胸腹的软、硬及痞块之有无,皮肤的肿胀及是否平滑,手足的温凉,疼痛的部位等。把所得材料与其他三诊互相参照,从而作出相应和正确的诊断。特别是...
释义拼音Q -
茄病
病证名。属阴挺范畴。清·周贻观《秘珍济阴》:“妇人阴门坠出,或红或白,状如茄子,名曰茄病。红属湿热,宜白薇散(白薇、川芎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苍术、泽兰、丹皮、灵霄花);白属气虚,宜服四物吴茱萸汤(吴茱萸、当归、人参、白术、熟地、川芎、陈皮、白芍、沉香、肉...
释义拼音Q -
茄子疾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。属阴挺范畴。指阴道中突出一物如茄子,故俗名茄子疾。参见阴挺条。...
释义拼音Q -
怯
①五不男之一。指男子阳萎而影响生育。参五不男条。②指虚劳证。因虚劳气血虚衰,心常恐惧,故之为怯证。③胆小,恐惧。《灵枢·论勇》:“愿闻勇怯之所由然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Q -
怯肺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又名肺脏怯、肺虚损。指久病之后肺气虚损,症见唇白,气怯,神疲,便稀,舌淡等。治宜健脾益肺,用阿胶散、参苓白术散加减。......
释义拼音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