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B

拼音B 第92页

  • 白疳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。五疳之一。使人皮肤枯燥,面失颜色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白睛青蓝

    病名。又名目珠俱青、白珠俱青、目青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即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。常出现于火疳症之后期,白睛病变处红肿消退,遗留紫蓝色或青灰色斑。《审视瑶函》认为:“病证尤急,盖气轮本白,被郁邪蒸逼,走入珠中,膏汁游出,入于气轮之内,故色变青蓝。瞳神必有大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巴豆贴脐法

    水肿的外治法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用巴豆、水银粉、硫黄,共研匀成饼,先用新棉一片,包药,贴脐上,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,自然泻下恶水,待下三、五次,去药。食粥调补止泻。适用于湿盛,水肿腰以下为重,或男儿阴囊皆肿,兼有腹痛者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白癫风

    病名。皮肤局部色素脱失之病证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二十三。又名白驳风,又名白癜风。多因恶风搏于肌肤,气血失和,血不荣肌肤而发病。白癫风发无定处,初起皮肤多呈现出边缘清楚、大小不等之白色斑片。可以单发,亦可泛发。周围皮色较深,斑内毛发亦变白,表面光滑。一般无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白汗

    证名。邪受于里,表虚汗出。出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。《黄帝内经太素吴注》卷七:“白汗者,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,故曰白汗。白汗者,气为阳,其色白也。”白通魄,白汗即魄汗,详该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八廓

    人体部位名。见《三因极—病证方论》。历代中医眼科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(或方位),名为八廓。廓,喻为城廓卫御之意。一般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代表它们的八卦来命名。即天(干)、水(坎)、山(艮)、雷(震)、风(巽)、火(离)、地(坤)、泽(兑)。亦有用其相应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白喉

    病名。见《时疫白喉捷要》。又名白缠喉、白菌。是一种急性传染病。常发于秋冬久睛不雨,气候干燥之季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喉间起白如腐一症,其害甚速,……患此者甚多,惟小儿尤甚,且多传染。”症见咽喉疼痛,吞咽尤甚,继之一侧或两侧喉核(扁桃体)处出现白点,白点迅速蔓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白喉败象

    证名。见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该书把几种在白喉病中出现的重症,视为不治之症,故称败象。这些症候包括有:七日满白不退;服药大便不通,颌下发肿不消;服药呕吐不止;音哑鼻塞,鼻孔流血;喉干无涎;白块自落;天庭黑黯;两目直视;面唇俱青;角弓反张;痰壅气喘;汗出如浆;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八脉八穴配穴法

    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相互配伍应用的方法。出《针灸指南》。其法将八脉八穴按其主治功能相合配为四对。如内关配公孙,主治心、胸、胃部疾病。外关配临泣,主治目、头侧、面颊部疾病。后溪配申脉,主治颈、项、肩胛部疾病。列缺配照海,主治咽喉、胸膈部疾病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《白喉条辨》

    喉科专着。又名《瑞安陈氏白喉条辨》。一卷。清·陈葆善撰。刊于1887年。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《白喉订正论》删繁而成。全书共条辨15条,包括白喉的病原、所中经络、辨脉、辨色、手太阴、手少阳、手少阴三经病症治,救误、善后、外治、禁忌等内容。陈氏对白喉...

    释义拼音B
<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