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 第94页
-
白缠喉
病名。白喉早期的名称,俗呼白菌。《喉白阐微》:“喉间白腐一证,俗名白菌,即白缠喉是也。”《重楼玉钥》卷上认为:喉间起白如腐一症,其害甚速……患此者甚多,惟小儿尤甚,且多传染,一经误治,遂至不救。所以,在临床上应从速诊断用药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白睛飞血
证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系指赤脉散于白睛之上的病证。治宜镇肝气、平心火。方用导赤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。参见目飞血条。...
释义拼音B -
八漏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指八种外科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漏症,或形成漏管者。包括气漏、风漏、阴漏、冷漏、痔漏、血漏、瘘枯漏、痿腮漏等。详见各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白肠
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大肠。详该条。...
释义拼音B -
八华
经外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在背部,以两乳间距离的1/4(即2寸)为边,作等边三角形。将一角顶置于大椎穴上,底边呈水平,下两角是穴;再将此三角角顶放在上一三角底边中点,其下两角也是穴,如此再向下重复二次,共得8穴,称为八华。上6穴称六华。主治虚...
释义拼音B -
八月章
病证名。出《万氏妇人科》卷一。症见孕七、八月,腹膨大以至令孕妇坐卧不安。是因孕妇滋养太过,体质肥盛,胎儿过大所致。为防难产,宜予服瘦胎之药,方用瘦胎丸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八痢
八种不同证型的痢疾。又称八利。①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痢作利。指水谷利、冷利、热利、滞利、积利、疳利、蛊利、休惜(息)利。②《普济方》则指冷痢、热痢、疳痢、惊痢、冷热不调痢、休息痢、瀼痢、蛊毒痢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白带腹痛
病证名。出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证见白带日久不止,量多,质清稀,无臭味,伴脐腹冷痛,得热则减,多因脾肾阳虚所致。治宜温阳止带,方用九霄丸(艾叶、牡蛎、龙骨、干姜、当归、吴茱萸、白芍、山药、白石脂)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八椎下
经外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在背正中线,当第八、九胸椎棘突之间。主治疟疾。微向上斜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...
释义拼音B -
八科
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。唐代始分医学为八科。即体疗(内科)、疮肿(外科)、少小(儿科)、耳目口齿、角化(或认为是灸法)、针、按摩、咒禁。因前五科又统称为医科,故唐代医学分科也可认为只有四科。清嘉庆六年(公元1801年)曾将正骨科划归上驷院蒙古医生兼任,太...
释义拼音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