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D 第47页
-
倒经
病证名。指经血上逆。单南山《胎产证治录》:“有行经期只吐血、衄血或眼耳出血者,是谓倒经。”详逆经条。...
释义拼音D -
倒睫拳毛
病证名。又名倒睫、拳毛倒睫、倒睫拳挛、拳毛倒插、拳毛倒睫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本证多并发于椒疮。多由眼睑松弛,睑缘相对紧张,使睫毛内倒。症见内刺睛珠,碜涩难开,眼胞赤烂,痒而兼疼。此乃脾热肝风,合邪上壅所致。治宜细辛汤,清邪热、散风邪。外治古人采用夹睑...
释义拼音D -
倒睫赤烂症
病证名。《原机启微·论倒睫赤烂》:“然是证亦多是血热阴虚火动所致。盖血所以滋经脉养毛发者也。故当外治以泻其瘀热,内治以杜绝其源可也。”指眼睑睫毛倒入目内,伴见睑眦赤烂或翳膜等证。治宜清热泻火为主,兼以养阴化瘀。......
释义拼音D -
倒吊法
正骨手法之一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有:“脚大腿跟出臼,……或是剉开,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,用手整骨节,从上坠下,自然归窠。”本法适用于髋关节脱臼的手法复位,目前临床上已较少采用。......
释义拼音D -
倒垂帘
证名。即指黑睛上翳膜,自下方向上伸展的病证。参见赤膜上冲条。...
释义拼音D -
倒产
又名脚踏莲花生、踏盐生、踹地生、倒生、颠倒、逆生、逆产。指分娩时儿足先下。相当于足位分娩。...
释义拼音D -
倒拔肿疡
肿疡外治方法之一。指采用抬高患肢体位以减轻肿疡部位疼痛的方法。《证治准绳·外科》卷五有:“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,以脚高悬起,其痛方止些;若以脚垂下,其疼不可当也,名曰倒拔肿疡。先用两面龟一味煎酒服,次服两面龟散。如不应,以蛇薯磨酒服,大效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D -
《导引图》
养生图谱与专著名。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。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。原帛画长约100厘米,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。画高40厘米。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,每层绘11幅图。每图式平均高9-12厘米。每图式为一人像,男、女、老、幼均...
释义拼音D -
导引
一作道引。主要指一类主动的柔软肢体运动或气功动功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此道引之士,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。”常与服气、存思、咽津、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。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、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。《庄子·刻...
释义拼音D -
导药
治疗学名词。指将润滑性药物制成易溶解的栓剂,塞入肛门内,崩解后润滑肠道,使干燥的粪便易于排出。亦可用药物自然汁灌入。如猪胆汁、土瓜根汁皆可为导药。......
释义拼音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