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F

拼音F 第7页

  • 腹冷痛

    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腹痛》。多指感受寒邪或脾胃虚冷而致的腹痛。《伤寒类证活人书·问腹痛》:“尺脉弦,肠鸣泄利而痛者,冷痛也,小建中汤主之。”《证治要诀·腹痛》:“若冷痛,用温药不效,痛愈甚,大便不甚通,当微利之,用藿香正气散,每服加肉桂、木香、枳壳各半钱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哭钟鸣

    病名。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结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原作腹屈,一名腹结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后腹结均作正名。别名肠窟,肠屈,阳窟,肠结。属足太阴脾经。在下腹部,大横下1.3寸。距前正中线4寸。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及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。主治腹痛,泄泻,痢疾,便秘,疝痛等。直刺0.5-1寸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第一侧线

    经穴名定位线。距腹正中线0.5寸,为足少阴肾经经过处。分布有幽门、通谷、阴都、石关、商曲、肓俞、中注、四满、气穴、大赫、横骨各穴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第三侧线

    经穴定位线。距腹正中线3.5寸,一说作4寸。为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经过处。分布有期门、日月、腹哀、大横、腹结、府舍、冲门各穴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第二侧线

    经穴定位线。距腹正中线2寸,为足阳明胃经经过处。分布有不容、承满、梁门、关门、太乙、滑肉门、天枢、外陵、大巨、水道、归来、气冲各穴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腹哀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腹部脐上3寸。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。另说大横上2寸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大横上3.5寸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;大横上4寸(《针灸集成》);腹正中线旁开4寸(《针方穴集》):旁开4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在胸部下方。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。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;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腹为阴,阴中之阴,肾也;腹为阴,阴中之阳,肝也;腹为阴,阴中之至阴脾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傅滋

    明代医家。字时泽,号浚川。浙江义乌人。博学多识,精于医术,谦恭而不自足。着有《医学集成》十二卷(1516年)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傅山

    (1607-1684年)明末清初医家、文学家。初字青竹,后改青主,号公它、啬庐、石道人、朱衣道人等。阳曲(今属山西)人。幼习举业,年十四补博士弟子员。明崇祯九年(1636年)为提学袁继咸被诬下狱事伏阙讼冤,声闻天下。明亡后,居土穴中,奉母,坚不仕清。博通...

    释义拼音F
< 3 4 5 6 7 8 9 10 11 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