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F

拼音F 第11页

  • 《妇科心法要诀》

    妇科著作。六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四十四-四十九)。清·吴谦等编。卷四十四调经及经闭诸症;卷四十五崩漏、带下、症瘕、积、痞、痃、癖、疝等病及嗣育;卷四十六胎前诸症;卷四十七-四十八生育及产后;卷四十九乳症、前阴及妇科杂症。正文编成七言歌诀,附加注释,内容比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付阳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。即跗阳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㈠(fù)①父亲,亦指父精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以母为基,以父为楯。”②高尊之意,喻太阳阳气隆盛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三阳为父。”王冰注:“父所以督济群小,言高尊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腐苔

    病状名。指如豆腐渣堆铺舌面,颗粒大,松而厚,容易刮脱。是由胃中阳气有余,蒸发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,多属热证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腐皮遮睛

    病证名。系指目睛上覆盖一层膜如豆腐皮,不痛不痒,点药不化的病证。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腐根

    肾疳五证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牙疳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腐疔

    病名。指其状如水白色,有泡之疔疮。见《证治准绳·外科》卷二。即豆腐疔。详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腐虫

    病证名。系指口鼻出腥臭水,中有腐肉如虾鱼走跃的病证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腑证

    伤寒病分类方法之一。出《伤寒论》。三阳经病变影响到所属的腑。如太阳病见有小腹胀、小便不利,是水蓄于膀胱;阳明病有腹痛、大便秘结,是热结于胃与大肠;少阳病常经证、府证混见,但目眩、口苦、胸满、呕吐、寒热往来是热郁于胆的证候表现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F
  • 腑俞七十二穴

    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指六腑的井、荥、俞、原、经、合等穴。每腑各有六穴,六腑共三十六穴,左右合计为七十二穴。...

    释义拼音F
<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