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G

拼音G 第42页

  • 隔盐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用炒过的细净食盐填至略高于脐孔,上置大艾炷施灸(如患者脐孔不是凹形者,可用湿面条围敷脐周,中纳食盐施灸)具有回阳回脱,温补下元的作用。适用于中风脱症,虚寒腹痛,霍乱(非真性霍乱)吐泻等。艾灸壮数视病情酌定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物灸

    灸法之一。即间接灸。见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蒜灸

    间接灸的一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灸肿令消法:“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,安肿头上,炷如梧桐子大,灸蒜上百壮。”隔蒜灸,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。具有拔毒、消肿、定痛的作用。《外科理例》灸法总论:“治毒者必用隔蒜灸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食

    病证名。指饮食难以下膈入于胃肠。与噎膈、隔同义。陈念祖谓:“膈者,阻隔不通,不能纳谷之谓也。又谓之隔食,病在胸膈之间也。”参见噎膈、隔、格食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韭灸

    间接灸的一种。《疡医大全》:“疮毒溃后,风寒侵袭,作肿痛者,用韭菜……捣成饼,放患上,艾圆灸之,使热气入内。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酱灸

    间接灸的一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治脱肛:“取顶上旋毛中百会穴,以酱一匕搽上,艾灸三壮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姜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生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,待病人觉痛,将姜片略略提起,稍停放下再灸,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止,适用于一般虚寒病证。如果在艾绒中掺入少量麝香,再隔姜灸之,称麝香灸。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矾灸

    间接灸的一种。见《神灸经纶》。取皂矾一斤,煅为末;另取穿山甲一钱,煅为末;木鳖子煅为末,二钱五分;乳香、没药末,各一钱五分,和匀,用冷水调匀,以疮口大小作饼,厚约1分许,贴于疮上,用豆大艾炷灸3-4壮。主治痔漏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肠

    谓肠如隔绝而不便泄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变……少气骨痿,隔肠不通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G
  • 隔蟾灸

    间接灸的一种。用癞虾蟆皮作间隔物施灸。《类经图翼》:“用癞虾蟆一个,破去肠,覆疬上,外以真蕲艾照疬大小为炷,于虾蟆皮上当疬灸。”每次灸7-14壮,以灸至患者自觉热气内透为度。治疗瘰疬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G
<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