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H

拼音H 第31页

  • 黄宫绣

    清代医家。字锦芳。宜黄(属江西)人。撰《医学求真录》十六卷于1750年,未见流传。现有《脉理求真》、《本草求真》、《锦芳医案》(又名《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》均刊于1769年。其中以《本草求真》一书系对《本草纲目》删繁撮要而成,影响较为广泛,简明扼要,切合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公兴

    南北朝时梁代人。生平欠详。着《脉经》六卷,隋朝时已佚。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蜂入洞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①用屈曲的大拇指按揉小儿的外耳道,有通气作用。见《小儿推拿秘诀》。②将耳壳折向前方以掩住耳门,有通气作用。见《小儿推拿秘诀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蜂出洞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掐心经、劳宫和推三关后,将两手拇指并拢在前,余四指随后,在小儿前臂屈侧部,由腕横纹处向上一捏一放,然后再掐八卦中的离、坎两穴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大热。做法:先掐心经,次掐劳宫,先开三关,后以左右二大指从阴阳处起,一撮一上至关中、离、坎上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风内障

    病证名。又名黄风。①为五风变内障之一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于绿风内障证指出:“久则变为黄风。”类似今之青光眼绝对期。②见《世医得效方》。为高风雀目内障失治所致。参见高风内障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统》。即黄风内障。详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耳伤寒

    病证名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第八章:“风温时毒,先犯少阳,续感暴寒而发。乃太少两阳合病,状类伤寒,以其两耳发黄,故见形定名为黄耳伤寒。”治宜荆防败毒散加减。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。该病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耳源性颅内感染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耳类伤寒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三:“凡耳中策策痛者,是风入肾经也。不治则变,恶寒发热,脊强背直,如痉之状,曰黄耳伤寒。此不可作正伤寒治,宜小续命汤去附子,加僵蚕、天麻、羌、独,次用荆防败毒散加细辛、白芷、蝉蜕、黄芩、赤芍、紫荆皮”。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黄丁

    病名。①五丁之一。《华氏中藏经》卷中:“黄丁者,起于唇龈边,其色黄,中有黄水。发则令人多食而还出,手足麻木,涎出不止,腹胀而烦,多睡,不寐者死。”多由火毒炽盛上炎于唇所致。治宜解毒泻火,用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唇疔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H
  • 《黄帝阴符经》

    著作名。简称《阴符经》。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。黄帝为假托之名。一说成书于北朝拓拔魏时期。一卷。传本有分为《神仙抱一演道章》、《富国安民演法章》、《强兵战胜演术章》之上、中、下三篇者。本书性质,论者见解各异,纷纭不一。但多认为系道教修养之术,论涉养生要旨、气...

    释义拼音H
<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