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H 第36页
-
肓之原
十二原(穴)之一。即气海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肓之原,出于脖胦。”参见十二原穴条。...
释义拼音H -
肓俞
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阳之会。在腹中部,当脐中旁开0.5寸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,及腹壁下动、静脉的肌支。主治腹痛,腹胀,呕吐,泄泻,便秘,疝痛,小便淋沥等。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H -
肓募
经外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结气囊裹针药所不及,灸肓募随年壮。肓募二穴,从乳头斜度至脐,中屈去半,从乳头下行,度头是穴。”主治病后衰弱,萎黄,腹中积块疼痛等。艾炷灸3-7壮;或艾条灸5-15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H -
肓膜
解剖结构名。指心下膈上的脂膜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熏于肓膜,散于胸腹。”王冰注:“肓膜,谓五脏之间鬲中膜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H -
肓门
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在腰部,当第1腰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第一腰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腹痛,痞块,便秘等。直刺0.5-1寸,艾炷灸5-10壮;或艾条灸10-20分钟。......
释义拼音H -
肓
①指肓膜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……。”杜预注:“心下为膏;肓,鬲也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H -
患门
经外穴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在背部。取穴时,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,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,尽端作点标记;再从此点旁开以鼻柱底至口角端距离处。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开1.5寸处(《针灸学》江苏中医进修学校)。主治五劳七伤,...
释义拼音H -
宦者
病证名。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。俗称太监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宦者,去其宗筋,伤其中脉,血泻不复,皮肤内结,唇口不荣,故须不生。”...
释义拼音H -
《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》
道教气功专著名。撰者不详。一卷。据书中序称,幻真先生当为初唐时的气功家。全书共收服气功法要诀15种,依次为进取诀、淘气诀、调气诀、咽气诀、行气诀、炼气诀、委气诀、闭气诀、布气诀、六气诀、调气液诀、食饮调护诀、休粮诀、守真诀、服气胎息诀。全书收入《道藏》第...
释义拼音H -
缓则治本
治疗学术语。治则之一。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。指在病势缓和、病情缓慢的情况下,应针对疾病的根本所在进行治疗。多适用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。如肺痨咳嗽,其本多为肺肾阴虚,故治疗重点在滋养肺肾之阴,而不用一般的止咳药去治标。又有阴虚发热的疾病,则阴虚是本,发热为...
释义拼音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