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1034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脾胃俱虚

    病证名。指脾胃两经俱虚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,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。病苦胃中如空状,少气不足以息,四逆寒,泄注不已,名曰脾胃俱虚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《脾胃论》

    内科著作。三卷。金·李杲撰。约刊于13世纪。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。李氏根据《内经》:“人以水谷为本”的观点,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。全书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。书中对于饮食劳倦等引起的脾胃病,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学术理论,创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胃湿热

    病证名。亦称中焦湿热。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、过食肥甘,酿成湿热,内蕴脾胃所致。症见脘腹痞满、体倦身重、大便溏泄、身热口苦、渴不多饮、尿少而黄,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治以清热利湿为主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胃虚寒

    同脾阳虚。详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胃虚弱

    同脾气虚。详该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胃阴虚

    病证名。指脾阴虚和胃阴虚的综合表现。脾与胃相表里,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,故二者关系极为密切。临床表现多以胃阴虚为主。参胃阴虚、脾阴虚各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胃郁

    病证名。郁证之一。林佩琴谓:“脾胃郁,气郁哕呃。《金匮》麦门冬汤加竹茹、丁香。”参见五脏郁证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痫

    病名。五脏痫之一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多因饮食失节,饥饱劳役,痰蓄气逆而引发。《景岳全书》卷四十一:“脾痫,面色萎黄,目直,腹满自利,四肢不收,其声如牛,……。”发作时有卒然仆倒,肢体搐搦,唇口掀动,痰涎外出等痫证证候。治宜以止痫结合健脾祛痰法。参见痫、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消

    病名。①脾痟之又名。详见该条。②指消中、寒中、热中。《证治要诀·大小腑门》:“然脾消又自有三,曰消中,曰寒中,曰热中。”参见有关条目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P
  • 脾痟

    病名。即脾消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脾痟之证,饮食入腹,如汤浇雪,随小便而出,落于溷僻沟渠中,皆旋结如白脂,肌肤日益消瘦,……精神恍惚,口舌焦干;或阳强兴盛,不交而泄。”用姜粉散、附子猪肚丸等方加减,亦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黄芪、白术与治。参见消渴、中消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P
<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