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子死产门难产
病名。指产门未开,死胎堵塞在产道,娩出发生困难。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:“妇人有生产三四日,儿已到产门,交骨不开,儿不得下。子死而母未亡者,服开骨之药不验,当有死亡之危。……治但救其母,而不必顾其子矣。然死子在产门塞其下口,亦有致母死亡之患。宜用推送之法。补...
释义拼音Z -
子死腹中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下产时未到,秽露已尽,而胎枯燥,故子死腹中。”又称胎死腹中,死胎,多因跌扑闪挫,气血逆乱;母患热病,热毒伏于冲任;误服毒药,药毒伤胞;母体素虚,冲任气血虚少;胎儿脐带缠颈,气绝致死等,致胎儿死于母体内。必须急下死胎。参见死...
释义拼音Z -
子啼
病名。出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。亦名子鸣、儿啼、腹啼、鸣胎、胎哭、腹哭钟鸣、钟鸣。指孕妇因气虚或胎热不安,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。参见子鸣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Z -
子痛
病名。①见周登庸《续广达生篇》。指妊娠腹痛。②徐灵胎《女科指要》:“妊娠心痛而风痰冷饮交结于胃之上口,名曰子痛。”则指胃脘痛。...
释义拼音Z -
子午八法
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言子午八法者,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Z -
子午补泻
针刺补泻法之一。即左右捻转补泻。左转为顺转,从子位转向午位;右转为逆转,从午位退向子位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此乃宣行荣卫之法也。故左转从子,能外行诸阳;右转从午,能内行诸阴。”又:“男子……以阳为主,故左转顺阳,为之补;右转逆阳,为之泻。女子……以阴为主,故...
释义拼音Z -
子午捣臼
针刺手法之一。出《金针赋》。其法进针得气后,先紧按慢提,左转九次,再紧提慢按,右转六次。如此反复多次,能导引阴阳之气,治疗水肿、气胀等症。......
释义拼音Z -
子午法
针刺补泻法之一。即捻转补泻法。《席弘赋》:“左右捻针寻子午。”转针时,大指向前推为从子位到午位,大指退后为从午位到子位。《医学入门》对“子午”的注释:“从子至午,左行为补;从午至子,右行为泻。”《伤寒活人书》:“凡妇人病,法当针期门,不用行子午法,恐缠脏...
释义拼音Z -
子午流注针法
①按时配穴法。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,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。见《子午流注针经》。子午,表示昼夜时间的变化;流注,表示气血的运行。气血循经运行随着时间变化而有盛有衰,气血盛时穴“开”;气血衰时穴“阖”。《针灸大全》载《子午流注逐日...
释义拼音Z -
《子午流注针经》
针灸著作。三卷。约12世纪初金·何若愚撰于1153年。后经金·阎明广注释。卷上为流注指微赋、流注经络井荥说、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,主病图形;卷中论子午流注;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。书中探经络之原,求针刺之理,阐述营卫之清浊、区分孔穴之部位。强...
释义拼音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