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752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上热下寒

    病证名。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。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、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。如外感病误用攻下,引致大泻不止,津液损伤,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,甚则咯黄痰或血痰;寒盛于下则泄泻、肢冷、脉沉迟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上热于寒,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热下寒证

    证名。上部为热证,下部为寒证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多为阳盛于上,阴盛于下。证见胸中烦热,频欲呕吐,腹痛喜暖,大便稀薄等。亦指下元虚寒,阳气上越之证,证见足胫寒冷,而反微红似酣,兼见形寒,脉沉细,或伴大便泄泻,又称戴阳,为虚脱证候之一。治宜急用白通汤回阳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盛

    ①病理学术语。人体上部邪气盛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上盛则热痛。”②脉学名称。人迎脉浮盛的脉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上盛则气高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石疽

    病名。生于颈项部之石疽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。此病由肝经郁结、气血凝滞经络所致。生于颈项两侧,或左或右,小如豆粒,大如桃李,坚硬疼痛。初起体实者,宜服舒肝溃坚汤;若气虚可服香贝养荣汤。也可外用葱白、蜂蜜捣敷。日久不消者,以阳燧锭每日灸之。溃后用海浮散或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实下虚

    病证名。①又名上盛下虚。由肝肾不足,阴虚于下,阳亢于上。出现腰膝酸软无力、遗精等下虚证的同时,兼见胁痛、头眩、头痛、目赤、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士

    周代医生的一种称谓。周代将医师划分为上、中、下士三个等级。上士的级别最高。医师上士一般掌管医药政令,负责王臣官吏的医疗,并对中士、下士、府、史、徒等进行管理。“稽其事,制其食”。“上士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·天官冢宰》,详见医师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手医

    古代医生的一种职称。指医学理论与技术较高的医生。始见于晋代。其时医学教育已露端倪,在政府组织下,将医学理论及医疗技术较高的上手医们的子弟组织起来,令助教部教之。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开端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寿

    养生学术语。谓最高的年寿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孔颖达疏与《太平经·解承负诀》均指一百二十岁。又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孔颖达疏:“上寿百年以上,中寿九十以上,下寿八十以上。”《庄子·盗跖》则有“人上寿百岁”的说法。另外,上寿也用作祝寿之意的动词用。《史记·滑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水鱼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准绳》卷五,系因血热为外寒所袭,使气滞血瘀而成。证见肿如高埂,形若鱼而扁长,色紫而痛,因其形而得名。治宜砭法,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。内服药可参见委中毒条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上损及下

    病证名。虚损病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病机。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。自肺损开始,而损及心、胃、肝、肾,称上损及下;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、脾、心、肺,称下损及上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按此上损下损之说,其义极精,然有未尽者,……盖自上...

    释义拼音S
<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