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释义 第756页

释义

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、中医世家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等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!

TA的作品

  • 烧针

   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法。即温针。出《伤寒论》。参见温针灸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烧灼灸

    灸法的一类,与温和灸相对而言,可使患者产生烧灼感觉的灸法。分化脓灸、发泡灸两种。详见各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冲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经始。属手少阴心经。井(木穴)。在手小指末节桡侧,距指甲角0.1寸。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、静脉所形成的动、静脉网。主治发热,昏迷,晕厥,心痛,心悸,胸痛,癫狂等。斜刺0.1-0.2寸,或点刺出血。艾炷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府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阴心经。荥(火)穴。在手掌面,第4、5掌骨之间,握拳时,当小指尖处。布有来自尺神经的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动、静脉。主治胸痛、心悸、小指拘挛,掌中热,皮肢瘙痒,小便不利,遗尿等。直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1-3壮;或艾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

    人体部位名。①腹的下部,位于脐与骨盆之间。又称小腹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,丈夫(疒贵)疝,妇人少腹肿。”②脐下腹部两旁。见《伤寒直格》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急结

    证名。下腹部急迫拘挛,或痛或胀。因瘀热结于下焦,气血凝滞不通所致。为下焦蓄血的主要证候之一。见于太阳病不解。热结膀胱,伴见其人如狂。治宜泻热逐瘀,用桃仁承气汤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拘急

    证名。自觉下腹部牵引不适,可兼见小便异常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肾气丸主之。”或因肾气虚寒,或因湿浊瘀热蕴结下焦。可见于尿路感染、慢性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疾患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满

    证名。小腹胀满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。亦称小腹满。详小腹满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小腹两旁疼痛。少腹痛,可见于疝病等多种病证。痛而喜按为虚,宜温补汤。痛而拒按为实,宜温气汤。痛而小便不利为湿热,宜五苓散加大黄、滑石。痛而胀急,小便反利,为蓄血,宜和血汤。痛连阴茎,按之则止,为肝血虚,宜补血清热,用当归、生...

    释义拼音S
  • 少腹胀

    证名。少腹胀满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详见腹胀、小腹满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S
<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