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释义

TA的作品
-
《食疗本草》
食用药物著作。书目见《旧唐书·艺文志》。三卷。唐·孟诜撰。本书为记述可供食用、又能疗病的本草专着。据《嘉佑本草》记载:“张鼎(唐开元间人)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,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。皆说食药治病之效。”原书已佚,佚文见于《证类本草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中。19...
释义拼音S -
食六畜肉中毒
病名。因食变质六畜肉出现中毒症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食六畜肉中毒候》:“六畜者,谓牛、马、猪、羊、鸡、狗也。凡此等肉本无毒,不害人。其自死及着疫死者,皆有毒。中此毒者,亦令人心烦闷而吐利无度。”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六畜肉毒药,有乌桕叶...
释义拼音S -
食马肉中毒
病名。因食疫病马肉出现中毒症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食马肉中毒候》:“凡骏马肉及马鞍下肉皆有毒,不可食之,食之则死。其有凡马肉则无毒。因疫病死者,肉亦有毒。此毒中人,多洞下而烦乱。”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S -
食牛肉中毒
病名。因食中毒和疫死的牛肉出现中毒症状者。证见心闷,身体痹,甚至吐逆下利,腹痛难忍(《诸病源候论·食牛肉中毒候》)。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S -
食疟
病名。因饮食不节,损伤胃气致疟疾而见善饥不能食,食后支满腹痛者。又称胃疟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叙论》:“病者寒热,善饥而不能食,食已支满,腹急(疒丂)痛,病以日作,名曰胃疟。六腑无疟,惟胃有者,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,世谓之食疟,或因诸疟饮食不节,变为...
释义拼音S -
食呕
证名。因饮食积滞所致呕吐证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胸腹胀闷,四肢厥冷,恶闻食臭,食入即呕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名曰食呕。此由饮食伤脾,宿谷不化之所为也。”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食呕,多因七情而得,有外感邪气,并饮食不节而生。”有寒、热之分。偏热...
释义拼音S -
食气
①指饮食水谷之气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”②食通蚀。即耗散正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食气。”吴昆注:“以壮火食气,故气得壮火则耗散。”......
释义拼音S -
食气霍乱
病名。由饮食所伤,及感受外邪所致的霍乱。以饮食过饱,中气不运,膏粱厚味,肠胃凝泣,则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,又值风暑湿暍等邪外袭,故见挥霍撩乱之证。其证胸前饱闷,胀痛嗳气,吐泻交作,呕出食物,泻下酸馊,脉滑大或沉实。在上者因而越之,用盐汤探吐;在中者,枳朴平...
释义拼音S -
食前服
服药法之一。病在心腹以下及补养药、驱虫药,应在饭前用药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药而后食。”...
释义拼音S -
食顷
吃一顿饭的时间。《素问·刺疟》:“凡治疟先发,如食顷乃可以治。”...
释义拼音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