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 第16页
-
《补注洗冤录集证》
法医学著作。五卷。宋·宋慈撰,清·王又槐增辑,阮其新补注。本书是《洗冤集录》增补注释本的一种,也是流行较广的一种传本。参见洗冤集录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补注神农本草》
药学著作。二十卷。目录一卷。宋·嘉佑年间掌禹锡等撰,又名《嘉佑补注本草》。本书以《开宝本草》为基础,参考诸家学说,由掌禹锡、林亿、苏颂等加以补充修订,共收集药物1082种,原书已佚。其中部分内容,赖《证类本草》引录得以保存。......
释义拼音B -
《补注难经》
医经著作。二卷。宋·丁德用补注。原书已佚,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《难经集注》中。...
释义拼音B -
补阴
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又称滋阴、育阴、养阴、益阴。指用补阴药物治疗阴虚证的方法。阴虚多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,应辨证施治。如心阴虚症见心悸健忘,失眠多梦,舌红少苔,脉细数等,治用天王补心丹。肺阴虚症见咳嗽无痰,或痰少而粘,口咽干燥,形体消瘦,午后潮热,颧红...
释义拼音B -
补阳
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又称助阳。指用补阳药物治疗阳虚证的方法。肾阳为人身元阳,阳虚诸症多与肾阳不足关系密切,故补阳以补肾阳为主。症见形寒肢冷,腰膝酸痛,尿清便溏,神疲乏力,阳萎早泄,舌淡苔白,脉沉弱等。宜用左归饮、附桂八味丸、菟丝子丸等。常用药物有附子...
释义拼音B -
补血
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又称养血,指以补血药物治疗血虚证的方法。血虚以面色苍白或萎黄,唇甲色淡,头晕眼花,失眠健忘,心悸怔忡,月经量少或经闭,舌淡脉细为主症。宜用归脾丸、四物汤、当归补血汤。常用药物有当归、熟地、阿胶、桑椹、龙眼肉、何首乌、枸杞子等。.....
释义拼音B -
补泻雪心歌
针灸歌赋名。撰人不详。歌末有“此诀出自梓桑君,我今授汝心已雪”语,梓桑君即席弘。文中所述捻针补泻的内容,为席弘家传手法。...
释义拼音B -
补泻手法
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。《针灸大成》载杨氏补泻《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》,各种补泻法多以手法为名,如称“苍龙摆尾手法”、“赤凤摇头手法”等。有说“补则有补中手法,泻则用泻中手法”。补泻法中有的不属于手法操作则不宜称手法,如子母补泻、呼吸补泻等,一般统称为针刺补...
释义拼音B -
补土派
金元时期医学派别。其代表人物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。李杲以各种致病因素最易耗伤人体元气,提出了“内伤学说”。认为: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。”他根据《内经》关于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,治疗上强调调理脾胃、升提中气,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新方剂。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...
释义拼音B -
补实
误用补法治疗实证。《灵枢·胀气》:“泻虚补实,神去其室。”...
释义拼音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