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B

拼音B 第17页

  • 补生泻成

    针刺补泻法之一。以针刺深浅结合生成数分补泻:补法从1-5分,即用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“生数”,泻法从0.6-1寸,即用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“成数”。《流注指微论》:“夫欲用迎随(补泻)之法者,要知逆顺浅深之分:诸阳之经,行用脉外,诸阳之络,行于脉内,诸阴之经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肾阴

    补阴主要内容之一。详补阴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肾阳

    补阳内容之一。详补阳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肾纳气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一种补法。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肾虚不能纳气。肺主气,司呼吸,肾主纳气;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。肾虚不能纳气,则气喘促,呼多吸少,张口抬肩,动则加甚等症。用党参、鹿茸、海龙、海马、熟地、胡桃肉、补骨脂、山萸肉、龙骨、磁石、五味子等药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肾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指用补肾药物治疗肾脏虚损的方法。分补肾阴、补肾阳。详补阴、补阳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气固表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用补气药物治疗卫气不固,肌表疏泄的方法。卫气具有护卫肌表,防御外邪的功能。《灵枢·本脏》:“卫气和,则分肉解利,皮肤润柔,腠理致密矣。”卫气不固,则表虚自汗,易于感冒。可用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人参等药。方用玉屏风散等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气

    治疗学术语。系补法之一。又称益气。指有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方法。肺主气,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;中焦脾胃受纳水谷,脾气健运,气血得以化生,故气虚多与肺、脾二脏相关。肺气虚以少气懒言,动辄喘促,怕风自汗为主症;脾气虚以脘腹虚胀,神疲倦怠,食欲不振,大便泄泻为主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脾益气

    治疗学术语。又称补中益气。指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化生之源,健脾可使气血化源充足,达到补气目的,故补脾益气是补气的基本方法。方如四君子汤、补中益气汤等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脾摄血

    治疗学术语。即补气摄血、补气止血、补益摄血。指用补脾的方法治疗脾不统血,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。症见便血、尿血、肌衄、齿衄,或月经过多,崩漏等,其血色淡质稀,兼见少气懒言,神疲倦怠,食少便溏,面色(白光)白,舌淡,脉细弱等,治用归脾汤加减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补可去弱

    用补益药物可以治疗虚弱病证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补可以去弱,人参、羊肉之属是也。”参见补剂、补法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<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