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拼音B

拼音B 第13页

  • 不嗜食

    证名。自觉饥饿,但不欲食。多由寒湿阻胃或脾胃运化失常所致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胃气上逆,则胃脘寒,故不嗜食也。”治用平胃丸、泻脾丸、茱萸丸、升阳益胃汤等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食

    证名。食欲减退,甚则不进饮食。见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太阳司天,湿气变物,水饮内稸,中满不食。”参见不能食条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识人

    证名。神志失常的严重证候。或见于中风身忽猝倒,两目紧闭,昏晕,不识人。或伤寒阳明病,热极则日晡潮热。甚则不识人,循衣摸床,独语如见鬼状。或热入血室,发狂不识人。或为温病热盛,邪陷心包,神昏谵语。或为狂痫,不识人,癫病眩乱。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时泪溢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泪点外翻、泪点闭锁或泪道狭窄、阻塞等引起。症见单眼或双眼常有泪液存留,并不时溢出睑缘,流淌面颊。一般泪液清稀,泪下无热感,眼部不红不痛,属冷泪。泪道阻塞者,可酌情搽冲及手术治疗。肝肾阴虚而见冷泪者,宜补益肝肾,可用左归丸或菊睛丸加减。详见冷泪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

    针灸治疗的原则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等篇。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,只须按经取穴治疗,而不必分补泻,与“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”并列。《类经》:“言本无虚实之可据,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,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胜毒者以薄药

    中药学术语。指一种治则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指用药应因人制宜,对身体虚弱,不能胜任攻邪药物者,就给予气味薄而和缓的药治疗。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容

   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在上腹部,当脐中上6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另说“去任脉三寸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);在上管两旁各一寸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,第七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胃痛,腹胀,呕吐,纳呆,噫酸,以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迁正

    运气术语。司天之六气不得应时而至,多因前一司气太过(不退位),引致下一司气衍迟,因而气候失常。《素问·刺法论》:“司天不得其迁正者,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。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,即仍旧治天数,新司天未得迁正也。”...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能正偃

    证名。不能仰卧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不能正偃者,胃中不和也。正偃则咳甚,上迫于肺也。”...

    释义拼音B
  • 不能食

    证名。食欲减退,甚则不进饮食。出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。不能食,一般为脾胃俱虚之病。治当补益脾胃,宜补中益气汤。脾胃中或有积滞,或有实火,或有寒痰,或有湿饮,而元气未衰,邪气方甚者,可稍用消导,而仍以补益为主,宜异功散、香砂枳术丸。其有挟郁者开之,宜育气丸;...

    释义拼音B
<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