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G 第48页
-
膏泽
油润光泽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甚则面微有尘,体无膏泽。”...
释义拼音G -
膏药
外治药物剂型之一。古称薄贴。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载述:“虞元公镇南海,疽发于鬓,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,数日平复。”具体制法:根据不同病情,选用相应药物,浸于植物油内,浸泡一定时间,入锅煎熬,等药物枯黑后去渣,再熬,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(视当时不同季...
释义拼音G -
膏伤珠陷
病证名。系泛指因目疾而引起的目内陷病证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膏伤珠陷,谓珠觉低陷而不鲜绽也。非若青黄凸出诸漏之比。”本病的病因,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认为:“盖内有所亏,目失其养,源枯络伤,血液耗涩,精膏损涸之故所致。”参见目内陷条。......
释义拼音G -
膏摩
推拿疗法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》。指在体表一定部位上涂擦药物并进行按摩的疗法。具有推拿和药物的综合作用。历代医书中记载有许多膏摩药方。......
释义拼音G -
膏淋
病名。五淋之一。一名肉淋。此病以小便混浊,或如米泔,或如膏脂为主症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不远热则热至,热至则淋閟之病生焉。”后世认为膏淋以肾虚或湿热蕴蒸为主要病理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膏淋者,淋而有肥状似膏,故谓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此肾虚不能...
释义拼音G -
膏粱之疾
病证名。指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疾病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凡治消瘅、仆击、偏枯、痿、厥、气满发逆,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G -
膏粱之变
指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(膏)梁(粱)之变,足生大丁(疔)。”...
释义拼音G -
膏粱厚味
肥腻浓厚的食物。长期多食,可以引发疮疡、消瘅等各种内外疾病。参见膏粱之变、膏疾条。...
释义拼音G -
膏粱
膏指肥肉,梁指细粮。泛指精美的食品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膏粱菽藿之味,何可同也。”...
释义拼音G -
膏剂
方剂学名词。系药物剂型之一。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。内服膏通常又分流浸膏、浸膏、煎膏三种;外用膏有软膏、硬膏两种。其中内服煎膏和外用软膏是膏剂中常见的剂型。内服的煎膏又叫膏滋,是把药物加水煎熬,滤滓,加入冰糖、蜂蜜等...
释义拼音G